气价偏高、气源时有中断、政策不完善,是导致中国的天然气发电虽为低碳清洁能源,角色却很尴尬,生存空间受到煤电和新能源的双重挤压。但在低碳转型目标下,污染小、灵活性强的气电不可缺席,它是衔接传统能源与零碳新能源世界的桥梁。
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中国的天然气发电产业经历了近三十年持续发展。但时至今日,仍难以摆脱相对尴尬的角色:清洁低碳的气电本质上属于化石能源,发电成本竞争不过煤电、又不如风电太阳能发电“零碳清洁”,其生存空间受到煤电和新能源的双重挤压。“一无名分二无地位”,虽是一句业内的玩笑话,但确是气电的真实写照。
随着国内能源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,中国的煤电、水电、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,核电商运装机容量世界第三、在建规模世界,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40%左右。相比之下,截至2020年底,国内气电装机容量9802万千瓦,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为4.45%,远低于四分之一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。发电量占比仅为3.26%,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数23%。
在行业的官方统计口径中,气电被归并在“火电”名下,没有正式“名分”。与同为火电的煤电相比,气电的碳排放水平约为煤电的50%,但全国燃机的平均发电小时数仅为煤机的七成不到。
在天然气下游的用气规模上,气电排在城市燃气、工业燃料之后。横看竖看,气电就像是委屈的“受气包”,长期蛰伏前行。虽然气电装机在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增长达到9.69%,但燃气发电行业真正的“春天”,始终将至而未至。